字体
关灯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

第六百零四章 命中注定的相遇(2/5)

不是滋味。

这年头是真苦啊......

接着赵平顿了顿,发现因为聊天有些掉队后便踩了脚油门提了点速,又说道:

“不过那都是过去的事儿了,今年开春后就好了很多,组织上发现钓鱼解决不了问题,就把目标放到了青海湖上,直接下网去捞鱼。”

“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用的是小木船和拦网,在湖边水里围一片,而后用绞盘机把网拉上来,一网大概能打200~300斤的鱼吧。”

“但没打多久,这模式就被叫停了。”

“叫停了?”

徐云眉头一掀,忍不住对赵平问道:

“为啥会叫停?”

“原因嘛.....主要有两个。”

赵平耸了耸肩,双手依旧稳稳握着方向盘:

“一是因为咱们的船小,咱们基地的人又多,一网还不够一个分厂车间的人吃呢。”

“所以当时的鱼获只能定点供应,可这样一来又容易有人闹意见,比如说为啥某某人能有鱼吃我就没有。”

“二则是因为.....当时我们的渔业队被举报了。”

徐云顿时一怔。

举报?

不过很快,徐云的眼中便闪过了一丝明悟。

哦,想起来了,这事儿他倒是隐隐听说过。

青海湖作为国内最大的咸水湖,渔业资源极其丰富,因此当时那个年代在青海湖打渔的可不止221基地一家单位。

当时西海省渔业公司、西海省石油局、金城科学院等等,大概有好几十个单位都在那时组织了打渔队,在青海湖里打鱼进行自我供给。

那时候221基地的渔业队都在夜间捕鱼,同时由于保密需要,被人问及单位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很简单的说是【221矿】或者【西海机械厂】之类的口径。

如果别人再问机械厂是哪个厂,渔业队的说法就会更模湖了。

于是这种模棱两可的说法加上夜间捕鱼的行径,就被当时很有警惕性的群众给举报了,连人带船都在某个夜里被逮住了.....

最后还是当时西海省的领导层出面进行了协调,221基地才在倒淌河码头....也就是后世的151景区地有了个船坞。

而有了船坞,渔业队的设备升级自然也就被提上了日程。

等到各种复杂的调度组装完毕,渔业队总算是升级成了徐云目前所见的情况,有了车有了船,可以光明正大的用车队去捞鱼了。

倒淌河码头离221厂的距离只有四十多公里,徐云一路上和赵平边说边聊,乔彩虹偶尔也会插两句话,过的倒也不算特别枯燥无味。

一个多小时后。

刺啦——

吉普车的车身微微一顿,在一处码头边稳稳当当的停了下来。

车队中的运输车开始卸下渔网等工具,徐云则在几位青工的协助下顺利的下了车。

结果刚一出车门,徐云的面前便飘来了一股带着鱼腥的咸湿气息,以及一副热闹的景象:

这是一处视野极其开阔的码头,靠近陆地的一侧是一排排木制房屋,漆着澹黄色的油漆,深色的木头门窗静静地敞开着,风吹进去就会发出咯咯的声响。

木屋前的空地上堆放着一堆各种进行风干的鱼获,以及一些天气好拿出来晒的被褥和粮食,几个簸箕里徐云还见到了花椒和八角之类的香料。

这些东西的边上都坐着数位照看物资的人员,大多都是三十来岁的男子,偶尔能见到几个小老头或者绑着头巾的妇女。

靠近湖水的一侧则停泊着不少渔船,或许是由于都是单位渔业队的缘故,这些渔船基本上都是机帆船,长度大多都在十五米以上。
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