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

第886章君臣相左(2/3)

里,竭尽所能,打败刘贼,才是他们所关注的,他们现在听朝廷的话,打胜了这功劳只怕是朝廷指挥有道,打输了,这板子就会打到他们的屁股上,刀子就会砍到他们的脑袋上来。

所以他们两个都不执行命令,而是执行制定的政策,这令朝廷十分的愤怒。

一天之内,颁下了一道圣旨,严词申饬,连续十二天,这样子可是让洪承畴和杨嗣昌压力山大,这简直就是比历史上的十二道金牌,还要致命。

但是他们知道,朝中诸公,只是泛泛而谈的清谈之辈,庸碌无为,尸位素素,根本就不知道实际情况,他们就知道,站在庙堂上瞎**扯,这仗很听他们的方法打,只怕会败得更惨。

无论是洪承畴,还是杨嗣昌,在跟刘家军多次交手了以后,知道了对方的厉害,不再轻视对方,所以他们丝毫不敢大意。

他们现在就是像跟老虎搏斗一样,全神贯注,小心翼翼,不敢丝毫有懈,但是朝廷倒好,看见前线的军官进兵顺利,以为华夏军易与,所以他们就收了重视之心,准备速战速决,以最短的时间,最少的代价,歼灭敌人。

大军开进山东以后,开局一片大好,这可是令皇帝非常的高兴,按目前的进展,只怕在半年之内,就可以拿下济南,打败敌人。

但是想不到这么快,就跟前线的将帅意见发生了分歧,而且在这么重大的问题上,前线的将帅,居然拒绝了朝廷的诏令,自把自为,这就令皇帝十分的震怒了。

崇祯皇帝暗付:现在就不听命令了,等他们剿灭了刘贼,功高震主,还会把朝廷放在眼里吗?只怕是剿灭了刘贼,又多了新的杨贼和洪贼!

所以皇帝这次不再犹豫,而是派出他的监军太监,前去前线监军。

以前崇祯皇帝,他是实不相信武官,也都不相信文官,往往前线打仗,还会派出太监,作为监军使。

但是这些太监作为监军,也都没有发挥什么用,反而是拖了后腿,迫于清议他又把这些人召了回来。

现在他看见形势危急,再次派出了高起潜前往杨嗣昌大营,负责监军,同时也派出了曹化淳,前往保定大营,担任监军使。

这些太监前去监军,他们是作为皇帝的私人代表,拥有很大的权力,在很多事情上拥有很大的决定权,虽然他们不见得会做得比这些将领们更好,但是有一点,他们所有的权力,都是来自于皇帝,忠心不二,不会出现像大将们立了功劳,便居功自傲,手中有一点权力,就不听朝廷的命令,自把自为了。

皇帝往前线派出了太监进行监军,这样可以有助于自己掌控这支军队,及时了解军队的动向,是最好的做法。

但是传到了下面,可是令这些将士们愤怒之极,生气之极。

就连一直以忠君爱国而自居的杨嗣昌,也都十分的愤怒,他们在想:“我等已经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为朝廷出兵打仗,不避风雨,踏雪卧冰,披荆斩棘,负重前行,可以说是生死置之度外,受命于危急存亡之秋,他们愿意这,不计报酬,不计生死为国出为,出自于忠君爱国。

但是他们忠君爱国,皇帝却没给他们以足够的回报,也不给他们以足够的信任,皇帝不信任他们,他们又如何能够统帅几十万大军去打仗。

所以崇祯皇帝认为向前线派出监军太监,是十分明智的举动,但是却惹得了前线将领们的一致愤怒和生气。

崇祯皇帝往前线派出监军太监,以节制各路人马的旨意发出时,杨嗣昌当场就大发脾气。

杨嗣昌此时,想起自己的委屈,根本就是忽悠当兵的去打仗,忽悠当兵的去卖命的,现在让人上了战场,这就翻脸不认人了。

自古以来,当兵吃粮,就得发军饷,就得发粮食,现在堂堂朝廷,居然采用以战养战这种下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