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

第46章同游崂山(2/3)

儿了。”

刘忠勇说道:“这是末将的分内之事。”获得美人的主动邀请,他非常的高兴,当天晚上就不再住在军营里面,而是率领了一支精兵返回刘家大宅,他返回的时候已经是傍晚,就没有去拜访陈圆圆,他自己找了另外一个院落住下来。

第二天早上他们准备好了马车,一起准备登上崂山太清宫去看风景。

崂山位于山东半岛南部的黄海之滨,距浮山所三十余里,浮山就是崂山支脉。

它东高而悬崖傍海,西缓而丘陵起伏,山区面积四百五多平方公里。山脉以崂顶为中心,向四方延伸,尤以西北、西南两个方向延伸较长,形成了巨峰、三标山、石门山和午山四条支脉,崂山的余脉沿东海岸向北至即墨县的东部,西抵胶州湾畔,西南方向的余脉则延伸到浮山所,形成了浮山所的十余个山头和跌宕起伏的丘陵地形。

因为其地势宽广,地形复杂,加之山高险峻,成为了土匪强盗们天然的藏身之处,较大的山寨有三处,最著名的莫过于巨峰山的巨峰贼,延绵百里的巨峰山脉山高林密,为他们提供了无数藏身之地,官府多次进剿不利,反而吃了暗亏,这次刘布他们偷袭即墨,就是借他们的名头行事。

崂山之崂,再无它意,在字典里是专指,经历了千百年时间的变迁,崂山之名,因其山势峻险,到处是悬崖绝壁,攀山越岭不胜劳累而名。后人深感登此山之艰难,因而在“劳”字旁边又加个“山”字,以突出崂山之坚固、广阔和高耸的特点,也因此,崂山的“崂”字,成为了词典里的一个特指词,这在华夏的名川大山里也是少见的了。

崂山是道教名山,自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,就有方士、巫师在崂山餐霞修炼,唐、宋两代崂山道教肇兴,元、明两代达到鼎盛。崂山道教由于王重阳所创全真派的入统,开创了全新的局面。全真道北七真涉足崂山,邱处机三次来崂山说法阐教,影响深远。

嗣后,北全真七子在崂山各创宗派,争建道观,至本朝达到鼎盛时期,遂有“九宫八观七十二庵”之繁荣,使崂山成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。在崂山道教发展的漫长过程中,有李哲玄、刘若拙、邱处机、刘处玄、李志明、徐复阳、张三丰、孙玄清、耿义兰、齐本守等著名道人受过皇帝敕封。

他们是去崂山太清宫游览,太清宫又名下清宫,前临太清湾,背依七峰,为崂山道教祖庭,是崂山最大的道观,太清宫始建于西汉建元元年,迄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,这里有宗教知名建筑三官殿、三清殿、三皇殿,还有生灵神奇的古树汉柏、唐榆、绛雪,仙道传奇中崂山道士穿墙的影壁、踏雪无痕的逢仙桥等等均荟萃于此。是探古访幽、寻真悟道的好去处。

太清宫占地三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约二千五百平方米,共有房舍一百五十余间。太清宫共分三大独立院落,每个院落都有独立的围墙,单开山门。

元君阁供奉的是碧霞元君。碧霞元君,全称是天仙圣母碧霞元君。碧霞元君在北方尤其华北最受崇拜,因为她的“老家“在山东泰山。

按道家之说,男子得仙称真人,女子得仙称元君。

仪门其实就是原来太清宫的正门,也就是山门,仪门的中门只有真龙天子可以通过,所以一年到头都是大门紧闭。

这里有孔子问道老子遗迹所在,在“逢仙桥”石阶旁,逢仙桥北端,有古榆虬枝盘曲状如游龙,有一株宛若苍龙的,树高15米,树干最粗处为3.7米。树龄已有八百余年,居全大明古榆之冠。字刻于树旁石上,字径30厘米,另有小字一行,文为:“唐天甲子李真人哲玄手植。

此树高18.8米,树围4.1米。相传植于唐代,据记载,此树是五代时崂山著名道士李哲玄亲手所植。李哲玄来到崂山后,在原有的三官殿和三清殿基础上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