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

377. 散会、教研、议价生? (四千大章)(2/4)

他名士在一起吟诗作对?

根本就没机会参加这些社会活动,又怎么能有“名”?没有名,又怎么能成为“名士”?

寒门学子有真才实学的,基本上都是全力去备考。首先你得去中个什么,能让自己活下去,才能谈名士的事吧?

但是能考到举人那个级别的,就可以去当官了。哪有闲心来做这种没有钱的名士呢?

因此大多数的名士,家里要就是有钱、要就是有权的。

这些人既然没有生活之忧,怎么可能和那些落魄秀才一样,靠教书来养家糊口呢?

但是这种情况,一般人是不知道的。反正能在本地文坛抛头露面的,也就是这帮人。

在一般人眼里,他们就是特别有文化的人,和那些不举的秀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。

可怜天下父母心。世上当父母的,无不是恨不得把自己的心都挖出来给孩子。这一点和贫富无关。

而且还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,越有钱的家庭,对孩子的教育越是重视。

现在有机会让自己的孩子接受这一群名师的教导,那可是什么代价都舍得出的。

这些富家原本来说心里还有那么一点顾忌。不是怀疑先生的水平,而是自己的孩子和那帮穷人的孩子一起,会不会受到不好的影响。

结果第一批的议价生来了才不到七天,家人们便纷纷提着礼物前来感谢。

从成立初始,常欢就考虑到一个问题。那就是学堂要想以后越办越兴旺,那就必须出教学成绩。

检验教学成绩的标准是什么呢?那就是你的学生中出了多少秀才、举人、进士。

常规私塾一个学生或者几个学生,出了先生的水平之外,就和个人资质以及努力程度有关。

但是曌学堂可是大批学生一起,教学所占的比重就更大了。

这个问题他们教师团队内部讨论的时候,就有人提出了一个观点:来曌建之后发现了一个很好的方法,就是曌建不管哪个部门,都在提倡一种叫规范化的东西。据说这是当初于总都料亲自定下的规矩。可以说,曌建集团能在短时间内发展得这么大,和这个东西的关系非常大。那么,咱们是不是也能够把这种方法用到学堂里面呢?

这个话一提出之后,就得到了所有教师的认同。

于是大家就开始编制统一的教材。这样的话,即使有某个教师哪天没来,其他人也能无障碍的替代。

在这个过程中,就又有人提出了一个想法。

既然咱们以应试为目标,如果我们能分析出下次科考大致的方向,按照这个目标去教学的话,一定能事半功倍。

这话立即又得到了广泛的认同。

所有的科考,都是秉承上意的。你文采再好,如果与目前的上意不符,一切都是白搭。

这就是很多有学问的人就是屡试不第的原因。方向错了,再努力也只是往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。

在这一点上,他们是有先天的优势的。

全国的就不说了,但这些本地名士至少在本州范围内可是名声在外。

文人圈子也就那么大。只要在本州内,不管出题的人是谁,他们中总有和他交情好的人。

直接透题谁都不敢,但是多闲聊的话,不难分析出最近的大方向。

只要有了大方向,那成功率可就大大增加了。

这时就又有人提出建议了。

既然如此,那咱们不如专门成立一个负责教学研究的部门。

平时就研究怎么样能够教得更好,逢到要考试的时候就去摸题猜题。

这么一系列的商讨下来,每个人对于把学堂办好都是信心十足。

这时候又有人提出了新的见解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