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章

第二百二十七章 考察(3/3)

前虽然没有产生什么效益,但八十年代末扩建厂区时,倒是高标准引进了电炉钢生产线,厂区建设的起点要比传统的钢企要高一截。

沈淮接手后,梅钢则直接往现代化钢企靠拢;不仅工厂环境整体改善,偶尔经过的职工精神面貌,也绝非普通乡镇企业难比。

虽然梅钢建厂之后,不得不从周边村镇吸纳劳动力,职工素质参差不齐,但沈淮在职工培训下投入极大的资源去弥补这个短板。这背后的辛苦,倒是别人看不到的。

也许这样的厂区在香港、在广南等外贸加工企业发达的地区,宋鸿军等人已经习空见惯,但他们刚刚从破烂而落后的镇区通过,再陡然坐车进入整饬的现代化厂区,视觉上的冲击力就极强,叫人难以相信在这么经济滞后的地方,会有一座远在平均水准之上的规模化现代钢厂存在。

车队出厂区南门,宋鸿军尤难收拾心里的震憾,回头看占地有五六百亩连成一片的厂区,跟沈淮感慨的说道:“得,我收回刚才的话;你是不是安排我们停下来参观一下?”

谢海诚与孙启义对望一眼,也是看出彼此眼睛里的暗藏惊讶。

梅溪镇这么一个破烂镇,就算沈淮在这里当天王老子都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,叫人心惊的是藏在梅溪镇南侧角落里的这家已成规模化的钢企。

要是真如孙亚琳之前汇报所说,沈淮在临危之际受命,将濒临破产的梅钢整治成此时的面貌,沈淮那张英俊而年轻的脸之下,所具有的手腕跟能力,就太惊人了。

谢海诚、孙启义,这时候才真正的意识到,他们一路上挤兑沈淮,甚至拿周明去恶心他,极可能是严重把他看轻了?

谢海诚、孙启义也想停下车来,到生产线去看一看梅钢的具体运作,唯有这样才能有更精准的判断。

不过沈淮无意叫谢海诚、孙启义有机会近距离观察梅钢,他对宋鸿军的要求,也只是淡淡的说道:“你要是在东华多留两天,我倒是可以安排你进生产线参观;今天就算了,我们还是先去码头吧。对你们的投资来说,码头跟梅鹤公路不是很更重要吗?”
本章已完成!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章